四川大學化妝品人體評價和大數據重點實驗室:新技術支撐人體評價 大數據助力智慧監管
2021年2月,以四川大學為牽頭申報單位,聯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共同申報的“化妝品人體評價和大數據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成為國家藥監局第二批化妝品領域6個重點實驗室之一。
實驗室以監管科學為導向,以皮膚科學為基礎,以化妝品人體評價為核心,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數據平臺,整合現有資源,研發、預測及評價化妝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新標準、新工具和新方法,完成關鍵技術突破,形成面向企業、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實時反饋、快速迭代、閉環監管的機制,助力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圖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在使用無創測量儀器測量皮膚生理參數。(實驗室供圖)
構建人體評價監管科學技術體系
實驗室是國內最早一批涉足化妝品臨床工作的單位。21世紀初,實驗室引進國際先進的皮膚無創檢測技術,創建了化妝品評價中心,同步推進臨床和科研,持之以恒開展化妝品安全/功效評價和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目前,化妝品評價中心已建立化妝品安全和功效評價的技術和質量體系,為全球22個國家、數百家企業累計提供了4000余項產品檢驗檢測服務,同時也為企業開發化妝品創新原料、篩選配方提供智囊服務。
實驗室將提升化妝品人體安全和功效評價以及化妝品不良反應診斷技術作為重點,以皮膚無創檢測、化學物透皮與吸收、生物信息分析等作為開展化妝品人體評價的核心技術,重點構建特殊人群及特殊使用場景下多種類科學規范的化妝品人體評價關鍵技術體系。同時,實驗室拓展了針對納米材料/脂質體等新工藝、創新功效成分的化妝品的人體評價方法,為有關部門科學監管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下一步,實驗室將攜手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開展化妝品檢測和體內外一致性研究,對導致不良反應等疑似產品進行成分分析、風險評估,以及毒理/微生物/理化再評估,并結合人體試驗進行關聯性評價,完成化妝品不良反應的溯源。
搭建動態監管大數據技術平臺
當前,化妝品監管和產業都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為滿足新形式下化妝品監管和產業的發展要求,實驗室著力搭建化妝品動態監管大數據技術平臺。實驗室將以精準醫學為背景,借力網絡智能化信息技術開展交叉學科研究,通過對化妝品功效和不良反應跟蹤隨訪、借助移動APP互動,對消費者化妝品網絡輿情采集和評價等信息反饋和產品檢查等進行大數據智能分析,形成動態感知,建立關聯性評價,預測產品不良反應風險,增強產品有效性和不良反應雙向溯源、快檢和評判能力,提高風險預警技術水平,進行上市前規范化的人體檢測、上市后追蹤評估的監管科學研究與實踐,為快速響應的監管體系提供支撐。
未來,實驗室將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合作,結合大數據信息,優化監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儲,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建立相對應的人體安全性評價體系,研究并實踐化妝品不良反應新預警方法。
加快化妝品人才培養和輸出
實驗室依托單位四川大學于2003年起招收國內唯一以“皮膚醫學美容與化妝品”為專業方向的研究生,目前已經培養100余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為化妝品行業發展提供了高端人才。
為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化妝品基本知識,2012年,四川大學創建了大學生通識教育課程——《化妝品賞析與應用》,線下以SPOC模式教學,深受學生歡迎;線上以MOOC形式教學,2017年獲教育部在線精品課程,目前年累計在線注冊學員50余萬。
實驗室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自2008年開始,實驗室連續13年舉辦國內唯一皮膚科學與化妝品交叉融合的“化妝品研發應用暨皮膚無創測量技術”培訓班,來自皮膚科醫師、化妝品行業從業者等近4000人先后參加培訓,持續為行業發展輸出人才。
展望未來,實驗室經過幾年建設將形成完整的化妝品人體評價監管科學研究體系,與國家藥監局信息中心數據交換共享,構建化妝品品種目錄和產品畫像,從而提升和豐富化妝品監管科學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譙英固)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