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篩查應該怎么做?膠囊胃鏡是什么?
胃癌篩查是早發現、早治療胃癌的有效手段。通過篩查,如果發現是早期胃癌,治療更容易,存活率高;即使已經不是早期,患者也相對年輕,身體狀況好,治療和康復效果更好。
哪些人應該做胃癌篩查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40歲以上人群胃癌發生率顯著上升,死亡率也上升。因此,專家建議40歲作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另外,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胃癌篩查,高危人群是篩查重點對象。
根據《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以上,且符合下面某一條件的特定人群: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疾??;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需要強調的是,早期胃癌一般沒有明顯癥狀。如果想早發現,大家就千萬別等到胃不舒服甚至疼痛很久才去檢查。
胃癌篩查方法有哪些
胃癌的篩查方法,常見的有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查、血清標記物(比如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等。其中,胃鏡是黃金標準。
胃鏡,是用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從嘴里伸入胃中,通過攜帶的微型攝像機,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和胃部情況。
如果發現異常,醫生還可以取出一些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做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診斷是胃炎、胃潰瘍,還是食管癌和胃癌等。
但胃鏡也有局限性,它屬于侵入性檢查,讓人比較難受,如果不麻醉,大部分人做胃鏡會有“翻江倒?!钡母杏X;另外,胃鏡對醫生技術要求高,費用也不低,所以基層不容易開展。
由于這些原因,胃鏡篩查很難大規模推廣。日本和韓國的全民篩查也不是都用胃鏡來完成的。
相比而言,幽門螺桿菌檢查、血清標記物篩查等方式,雖然單獨使用準確性并不高,但因為它們是無創或微創,價格也不算太貴,所以一般用于初篩。如果發現疑似問題,可以再用胃鏡來進一步檢查。
胃鏡檢查又可以分為普通檢查和精細檢查兩種。一般篩查做的就是普通檢查,幾分鐘搞定,如果發現可疑的問題,醫生可以再做精細檢查,時間和花費也會更長。
下圖為胃癌篩查流程,可供參考。
圖為早期胃癌篩查的推薦參考流程。
無痛胃鏡和膠囊胃鏡哪個好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做普通胃鏡確實有不小的心理障礙。因此,很多人就錯失了早發現胃癌的機會。這時候就可以考慮無痛胃鏡。
無痛胃鏡就是在全麻下做的胃鏡。醫生在檢查之前,先通過靜脈注射一些短效麻醉劑,讓人在毫無知覺中就完成胃鏡檢查。對于恐懼胃鏡檢查的人而言,這是個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做無痛胃鏡之前需要做個評估,有些特殊情況的人不適合麻醉,比如對麻醉過敏、肝腎功能不全等。
雖然無痛胃鏡體驗更好,但也受到一些現實條件限制。首先,無痛胃鏡更貴,幾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其次,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存在短缺問題。另外,無痛胃鏡用時更長。種種現實情況,導致無痛胃鏡在我國還未普及。
但目前市面上還出現一種“高科技”——膠囊胃鏡。這又是什么呢?
圖為膠囊胃鏡。
膠囊胃鏡長得像一顆大號的“膠囊”。只不過這顆膠囊里裝的不是藥,而是一臺相機?;颊咄滔潞?,膠囊就會經過整個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腸、大腸,最后被排出體外,整個過程大概24小時。在此過程中,相機一路拍照,然后無線上傳,醫生根據這些照片,來判斷患者是不是有消化道的疾病。
準確地說,它不應該叫“膠囊胃鏡”,而應該叫“膠囊消化道鏡”,因為它可以對消化道的多個器官進行檢查。
膠囊胃鏡的優點是體驗較好,無需麻醉,且容易被大眾接受,但目前還沒有實現廣泛推廣,原因是它的短板也很明顯,比如,費用高、成像不好以及無法取樣。因為上述這些問題,目前膠囊胃鏡還無法替代普通胃鏡。
膠囊胃鏡的發展前景還是樂觀的。目前,膠囊胃鏡的挑戰主要還是技術和經濟層面,但相信隨著時間推移,肯定會有更好用而且更便宜的膠囊胃鏡出現,讓更多人獲益。
總體來說,如果你是40歲以上,同時有胃癌高危風險,一定要記得做篩查,尤其是胃鏡檢查。另外,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者等到出現明顯癥狀再就醫。(菠蘿因子供稿)
(責任編輯:宋佳薇)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